业务专栏 首页 - 业务专栏 - 经贸预警

【经贸摩擦预警】第267期丨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

发布日期:2024-11-23

文档来源:中国侨网

作者:

一、对华经贸摩擦案件

1、美国对中国2,4-二氯苯氧乙酸作出反倾销初裁

2024年11月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和印度的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作出反倾销初裁,初步裁定出口商泰禾有限公司(Thai Harvest Ltd.)和生产商江西天宇化工有限公司(Jiangxi Tianyu Chemical Co., Ltd.)倾销幅度为17.07%(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率为16.44%)、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幅度为127.21%(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率为126.58%),印度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幅度为3.91%—13.23%(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率为0.87%—7.99%)。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2025年3月27日作出反倾销终裁。本案涉及美国海关编码2918.99.2010项下产品。

2、美国对中国环氧树脂作出反倾销初裁

   2024年11月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印度、韩国、泰国4国的环氧树脂(Epoxy Resins)作出反倾销初裁,初步裁定中国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幅度为354.99%(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率为344.45%),印度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幅度为12.01%—15.68%(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率为0.00%—10.52%),韩国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幅度为16.02%—24.65%,泰国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幅度为5.59%。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2025年1月21日对中国大陆的涉案产品作出反倾销终裁、预计将于2025年3月27日对印度、韩国、泰国3国的涉案产品作出反倾销终裁。本案涉及美国海关编码3907.30.0000项下产品。

3、美国对中国复合编织袋作出第三次双反日落复审终裁

2024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进口自中国的复合编织袋(Laminated Woven Sacks)作出第三次反倾销快速日落复审终裁:若取消现行反倾销措施,将会导致中国涉案产品以91.73%的倾销幅度继续或再度发生。2024年11月1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进口自中国的复合编织袋作出第三次反补贴快速日落复审终裁,裁定若取消本案的反补贴税,将导致中国涉案产品的补贴以83.34%—398.62%的税率继续或再度发生。

4、美国对中国钢丝衣架作出第三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2024年11月1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进口自中国的钢丝衣架(Steel Wire Garment Hangers)作出第三次反倾销快速日落复审终裁,裁定若取消本案的反倾销措施,将会导致中国涉案产品以187.25%的倾销幅度继续或再度发生。

5、印度尼西亚对进口服装及服饰配件启动保障措施日落复审调查

2024年11月8日,WTO保障措施委员会发布印尼代表团向其提交的保障措施通报。2024年11月7日,应印尼国内生产商申请,印度尼西亚保障措施委员(KPPI)对进口服装及服饰配件(Articles of Apparel and Clothing Accessories)启动保障措施第一次日落复审调查。利益相关方应于2024年11月15日(含)前同时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版申请参与调查,印尼调查机关预计于2024年11月21日举行听证会。

6、印度决定对中国环氧氯丙烷征收反倾销税

2024年11月11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发布第24/2024-Customs(ADD)号通报称,接受印度商工部于2024年8月14日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韩国和泰国的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作出的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决定对上述国家的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分别为:中国0-216美元/吨,泰国298-327美元/吨,韩国274-557美元/吨。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29103000项下的产品。措施自本通报发布于官方公报之日起生效。

(以上信息来自国外官网、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等网站)

二、境外安全风险预警

1、荷兰首都再现暴力事件,一有轨电车起火

2024年11月11日,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再度发生暴力事件,导致一辆有轨电车起火。警方说,在阿姆斯特丹西部一广场,有数十人手持棍棒、爆竹等物品扰乱社会治安,其中多数为年轻人。他们点燃爆竹并朝多辆汽车投掷,导致一辆有轨电车起火,所幸当时车内无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多家媒体播发的照片显示,这辆电车蓝白相间,车身较长,多扇窗户玻璃碎裂。警方随即派防暴人员清理广场,同时敦促民众远离。依据警方说法,目前尚不清楚是谁引发这场混乱。但路透社说,此次事件与上周以色列球迷遇袭有关。美联社11日援引荷兰警方消息报道,警方11日逮捕了5名与球迷遇袭有关的男子。他们年龄在18岁至37岁之间,来自阿姆斯特丹及周边城市。 

2、美国亚拉巴马州一大学发生枪击事件

2024年11月10日,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基吉大学发生枪击事件,造成1人死亡,16人受伤,其中12人因枪击受伤。亚拉巴马州执法局10日下午提供的最新消息说,有12人因枪击受伤,另有4名伤者与枪击无关。枪击事件的死者是一名18岁的男子,他不是该校学生,但部分伤者是该校学生。联邦调查局加入了调查,表示正在向民众征集线索以及目击者可能拍摄的视频。它开设了一个网址供人们上传视频。枪击事件发生时,正值这所历史悠久的黑人大学的返校周即将结束。塔斯基吉大学宣布11日的课程已经取消。心理辅导员将在大学教堂为学生提供帮助。另据德新社11日报道,在发生致命枪击案之后,亚拉巴马州警方已拘押一名25岁男子。

3、海地新总理就职,同天发生多起暴力事件

2024年11月11日,海地新任总理阿利克斯·迪迪埃·菲斯-艾梅11日在首都太子港宣誓就职。同日,一架从美国佛罗里达州飞往太子港图森-路维杜尔国际机场的航班在降落阶段遭枪击,被迫改道飞往多米尼加共和国,机场也因此关闭。菲斯-艾梅11日在就职演讲中承诺努力恢复国家安全,包括民众、货物、基础设施与食品的安全以及“在全部国土上”的人员自由流动。他还誓言将推动举行海地2016年以来再未举行的大选。斯皮里特航空11日发表声明说,一名空乘人员受轻伤,乘客无人受伤。路透社援引未经证实的社交媒体视频报道,一颗子弹击中机身后门,过道上方的行李舱也被打中。美联社掌握的视频和照片显示,机身多处出现弹孔。

(以上三条信息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外安保信息技术(北京安库)经贸摩擦预警中心)

三、全球经贸动态

1、联合国公布数据称全球食品价格创一年半新高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联合国机构近日公布数据称,10月全球食品价格上涨至最近18个月来的最高点,植物油成为领涨因素。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编制的追踪全球大宗食品的价格指数在10月上升至127.4点,较修正后的9月数值(124.9点)上涨2%。10月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5.5%,为2023年4月以来的最高点,不过相比2022年3月俄乌战争开始后达到的创纪录高位还是低了20.5%。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除肉类以外的所有品类的价格都出现上涨。对棕榈油产量的担忧导致植物油价格较9月跳升7%以上。今年9月,糖价飙升已经导致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达到自2023年7月以来的最高点。10月的数据延续了9月的涨势。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对于2024至2025年度巴西产量前景的担忧支撑食糖价格在10月温和上涨,涨幅为2.6%。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对于北半球种植条件恶化以及俄罗斯出台非强制性出口最低限价的担忧推动小麦价格上扬,玉米价格也有所抬头。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介绍,奶酪与黄油面临需求强劲但供应有限的状况,于是推动乳制品价格上涨近2%。肉类整体价格微跌0.3%。猪肉价格跌幅最大,禽肉价格同样下滑,牛肉价格因国际需求增加而上涨。

2、美国加征关税预期推动美元指数显著上涨

据新华财经报道,近日,市场对美国下一届政府向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的预期推动美元兑一篮子货币全面走高。11月11日,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当天上涨0.52%,在汇市尾市收于105.544。据媒体8日报道,特朗普计划让美国前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继续掌管美国贸易政策,美国加征关税的威胁让欧元承压。此外,德国总理朔尔茨6日宣布解除自民党主席林德纳的财政部长职务后引发的政治地震让市场担忧欧盟政局稳定,欧元相应承压。外汇经纪商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Jerry Chen表示,美国和欧元区在经济现状和利率前景方面的明显差异令欧元成为上周表现最差的非美货币,欧元重挫背后还提前计价了特朗普对欧洲的贸易战,以及德国执政联盟解体、提前大选、预算案无法通过等混乱局面。

3、日媒称海外投资者对日本股票热情下降

据参考消息报道,《日本经济新闻》近日称,日本股票行情较为低迷。背景因素在于,着眼于长期投资的海外投资者对日本股票关注度下降。以美元计价的日本股票指数低于反映长期市场趋势的指标——200日移动均线。海外投资者持有比例较高的股票价格明显下跌。虽然投资者长期看好日本股票的态度没有改变,但从目前来看,性价比较高的欧洲中小型股票等相对而言更具吸引力。最近走访海外投资者的日本证券有关人士也深有同感。10月,SMBC日兴证券首席量化分析师伊藤桂一与6个国家的27名欧美投资者进行了面谈。他指出:“从去年春天开始的狂热气氛有所消退,总体而言投资者对日本股票的关注度似乎有所下降。”日经平均指数11月1日大幅下跌,比前一天下跌1027点,跌幅为2.6%,收于38053点。投资者对日本股票的热情消退,也体现在海外企业重视的以美元计价的股价图表上。MSCI日本指数(以美元为基准)从7月前后开始表现不佳,明显低于反映长期行情趋势的200日移动均线。如果将8月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期的暴跌排除在外,可以说这是约一年来首次亮起“熊市信号”。瑞穗证券高级技术分析师三浦丰指出:“日本股票明显走弱。从目前的局面来看,中长期海外投资者不会特意购买已明显呈下跌趋势的日本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