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环境 首页 - 投资环境

鄂尔多斯发展

发布日期:2018-01-14

文档来源:

作者:


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新动力正在形成。新形势下,鄂尔多斯市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发展机遇,着力推动创新引领,着力推进绿色转型,率先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全面建成较高质量小康社会,把鄂尔多斯建成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

一、发展蓝图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在市第四次党代会、四届三次全委会上,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举措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振兴实体经济、深化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全面推动鄂尔多斯经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努力实现鄂尔多斯发展新跨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重大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守住发展底线、生态底线、民生底线,振兴实体经济,深化转型发展,大力促进五化协同,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全面实现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发展举措

按照中央、自治区要求,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全力深化转型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厚植发展新优势,率先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

——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资源型产业提质增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做大做优做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质量提升。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巩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从严控制土地开发规模,着力打通供需通道,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推动企业降本增效,补齐发展和制度短板,确保有效投资持续增长。

——努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全面加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引导资金投向产业重点领域,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供给结构优化。深入发掘新型城镇化潜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智慧、绿色、人文城市。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关键性、基础性改革,确保各项改革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深入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着力增进百姓福祉。促进就业增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大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精心承办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守住安全生产红线,提升平安鄂尔多斯建设水平。

(三)发展目标

2017年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左右。

二、经济发展

2016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市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17.9亿元,增长7.3%,在全国地级市中排第35位,三次产业比例为2.455.741.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5770元,增长7%。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63.4亿元,分别增长1.1%-1.7%。全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221元、15480元,分别增长7.4%7.3%

(一)农业牧业

充分发挥草场、耕地、土壤洁净度高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现代农牧业,坚持走特色种养、规模发展、精深加工、品牌增收的路子,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建设面向全国市场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2016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655.7万亩,较2015年增加15.3万亩,增长2.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7.8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5.2万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162.7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48万吨;全市牲畜总头数达到1260万头只,较2015年增加9.5万头只,增长0.8%。全市肉类总产量17.5万吨,羊毛产量11700吨,山羊绒产量2130吨。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全市规模流转土地草牧场870万亩,设施农业基地6.4万亩,生态型家庭牧场1675户。2016年新建公司化养殖园区33处、养殖大户累计达到1484个,瓜果蔬菜种植基地34.1万亩。全市拥有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32万千瓦,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5%。初步形成了沿黄河流域、无定河流域和西部牧区三大农牧业经济带。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5家,其中国家级3家(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东达蒙古王羊绒集团、鄂尔多斯市四季青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治区级62家、市级230家。累计登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4543户,入社成员3.6万人。全市农畜产品商标173个,其中国家级驰名商标5个,自治区著名商标49个。2016年,认证农产品产地地理标识5个、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24个、有机食品20个。全市从事农畜产品流通且交易额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26家,年交易额14.1亿元。

(二)工业经济

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煤与非煤两手抓,围绕市场需求,统筹科技、人才、水、土地、环境等要素,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2180亿元,增长7.9%。煤炭销售约5.4亿吨,天然气产量299亿立方米。电力装机容量达2025万千瓦,发电量710.9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496.1亿千瓦时,增长3.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稳中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3家,较去年增加8家。总产值达到4930.3亿元,增长9.3%;销售产值4808.6亿元,增长9.3%;工业产品产销率97.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8户。

工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79.6亿元,增长1.6%。实施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00项,建成投产26项。非煤产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5.6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83.3%,非煤产业投资对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12.6%

行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2016年,全市已建成现代煤化工产能1410万吨,在建产能940万吨;已形成氧化铝产能120万吨、汽车产能32万辆。燃气生产供应、化工行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非煤增加值占比达到48.3%,转型效果初显。

园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市17个经济开发区(园区),销售收入超百亿园区10个。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80.4亿元。

(三)第三产业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为一、二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三产内部各产业融合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848.9亿元,增长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3%,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货运量47215.6万吨,客运量936.6万人次。全市机动车拥有量54.3万辆,其中新注册3.8万户。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20.8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8.8万户,宽带用户25.7万户。

充分发挥鄂尔多斯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打造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1040.6万人次,增长19.9%;实现旅游收入313.9亿元,增长22.7%

2016年底,全市工商注册经营范围含有电子商务的企业共862户,先后开通了京东商城鄂尔多斯馆苏宁易购鄂尔多斯馆等电商平台,涌现出了羊煤土气网、指尖网、天骄e城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地电商平台,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37.3亿元,增长13%,全市农牧区网购金额达到7910.7万元,带动农牧民就业6855人。

2016年,全市共有银行法人机构26家,银行营业网点671个,从业人员10409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3118.2亿元,增长15.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09.8亿元,增长7.7%

(四)非公经济

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改革发展、富民强市的战略任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市共有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主体177982户,其中内资企业4367户、私营企业38437户、个体工商户129988户、外资企业246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4944户。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131.5亿元,增长8.6%,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0.9%;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309户,实现增加值1534.4.亿元,增长11.1%,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4.1%;非公有制经济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4.4亿元,增长8.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3%

(五)基础设施

坚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发展的保障能力。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50.1亿元,增长12%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69.4平方公里,市政道路总面积达到5855.7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49.3平方米。供水普及率达到99.1%,燃气普及率86.1%,污水处理率95.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全市城镇绿地面积达到1084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为43.3%4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1.1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3个旗建成国家园林县城,6个旗建成自治区园林县城,4个镇成功创建自治区园林城镇。

交通体系初具规模。公路总里程达到22840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2399公里。全市三横四纵铁路网已整体纳入国家路网,已建成铁路通车里程1887公里。鄂尔多斯机场新航站楼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可满足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需求,飞行区等级4E,可供波音747—400、空客330—200等大型飞机起降。被英国权威机构评为四星级机场,成为全国第8家,全球第34家获此荣誉的机场。机场运营航线39条,通航城市39个,开通至韩国、泰国、俄罗斯国际航班航线。2016年,鄂尔多斯机场实现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自治区第4家、全国第71家对外开放的航空口岸。

能源、水利重大基础设施稳步推进。2016年,新增22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容量660兆伏安,新增输变电线132公里;新增110千伏变电站10座,主变容量1372兆伏安,新增输变电线636公里;水利建设上级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全年累计投资3.2亿元用于建设饮水安全工程469处,解决了14.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总出口带宽708G,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46%8兆及以上渗透率达到95.7%3G基站4140个,4G基站4614个,3G/4G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8%,行政村通宽带有线覆盖率达50%,无线覆盖率达100%,移动互联网广泛渗透。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实现主城区公共区域免费WiFi热点全覆盖。广电网络覆盖范围明显增大,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基本形成了光纤与无线相结合、覆盖全市的高性能宽带网络。

(六)生态环境

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本建设来抓,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最大限度减少环境负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鄂尔多斯防线。全市植被覆盖度稳定在7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1.1平方米。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自治区级生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重大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深入实施。全市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4318.3万亩,森林资源总面积达到34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7%2016年,林沙产业总产值达到44.5亿元。建成自然保护区1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保护区面积达到1346.8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0.4%

荒漠化治理取得持续进展。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与第三次监测结果对比显示,全市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580.8万亩,年均减少58万亩;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42.7万亩,流沙面积由1716万亩减少到1028.2万亩,减少687.8万亩。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0%,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25%。库布其沙漠扩展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毛乌素沙地沙害基本消失,生态状况实现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局部大为好转的历史性转变。杭锦旗七星湖被联合国确定为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永久性会址。

环保工作成效显著。分别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1.5万吨、1.2万吨、1188吨、177吨。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100%。城镇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48.2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59.9分贝。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中心城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计317天,优良率87.6%,分别较2015年增加15天、4.2%,在自治区空气质量排名中名列前茅。

(七)深化改革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集中精力狠抓重点、推出试点、打造亮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围绕打造西部地区政务服务最优城市,全面推行三单管理,成为自治区首个公布权责清单的盟市。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单一窗口受理模式,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并联审批,一口办结服务。全面推行网上政务服务,形成覆盖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网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住所登记条件、名称核准条件,率先实施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推出房屋兑换凭证、土地兑换凭证、产权共有等去库存举措。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在杭锦旗、乌审旗、鄂旗建立土地草牧场流转服务平台,引导农牧民有序流转土地草牧场。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土地改良+流转聘用10种利益联结模式,辐射带动农牧户14万户。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建立自治区首家旗县级草原信息中心,形成了具有典型西北特色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西北模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鄂尔多斯机场成为国家十三五时期首批开放的国际航空口岸,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家批复。

在抓好经济体制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同时,统筹推进其他各领域改革,人大监督、民主协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司法体制、党的建设、纪检体制等改革取得新成效。

(八)对外开放

全面推进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呼包鄂城市群、呼包鄂银榆经济圈、陕甘宁经济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大胆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全力申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机场作为航空口岸实现对外开放。2016年,出口总额完成84.3亿元,增长91.3%;全市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达到635家,境外投资企业52家;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68项,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589.8亿元,增长1.3%;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达19.5亿美元,增长12.6%,连续9年位居自治区首位。

三、社会事业

鄂尔多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富民优先,着力打造幸福鄂尔多斯。在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的同时,稳步推进重点民生工程,2016年共完成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453.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5%,各族群众普遍受益。

(一)教育事业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贯彻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公平性原则,更加注重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均衡、内涵发展,教育事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19所,在校生240309人;现有幼儿园308所,在园幼儿87427人;现有教职工33506人,其中专任教师25937人。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2%,比国家同期水平高出20.2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比国家同期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1%,比国家同期水平高出8.1个百分点。东胜区、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鄂托克旗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面推行汉语授课12年基本免费教育和蒙语授课15年全免费教育,建立健全从幼儿园到大学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制度。组建全区第一个以应用技术命名的本科院校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建成自治区示范园33所,占全区示范园总数的22%

(二)人才工作

大力实施人才鄂尔多斯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强市工程,不断健全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鼓励扶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才华,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2016年,累计投入3960万元用于兑现各项人才政策和开展各类人才活动。全年引进培养各类人才2万人,人才总量达到32.8万人。新获评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众创空间6家、星创天地2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企业重点实验室3家、新型科技研发机构1家、众创空间试点(培育)8家、星创天地4家,精品人才载体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新获评中华技能大奖”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先后接受第16批中组部博士服务团、自治区草原之光硕士创业行动挂职人员各1名。获评自治区级草原英才”5名、创新创业团队9个。组建成立驻沪人才工作站,组织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成功组织承办了第四届内蒙古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呼包鄂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引进合作机构、企业11家。组织开展特聘科技专家进园区(企业)活动,22位科技专家参与服务。

(三)科学技术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鄂尔多斯市先后获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国科协首批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

2016年,获批自治区企业重点实验室、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共11家,内蒙古羊绒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获批自治区新型研究开发机构。现有各级各类研发机构84个,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家,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11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26家,自治区企业重点实验室4家,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16家,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7家。2016年,全市新培育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总数达到42家。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6家众创空间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星创天地被认定为国家级星创天地。建成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及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9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基地现已达到24家,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获批国家火炬鄂尔多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全市专利申请量1529件,授权913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268件。

(四)文化事业

大力发展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成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被列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和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有全国文化先进旗区6个,文化整体发展居于自治区前列。

公共文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全市拥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6个,艺术表演团体9个,乡镇文化站50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1%99%,初步形成了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家庭文化户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全市新创剧节目(包括晚会)12台,新创音乐、舞蹈、曲艺、小戏小品等作品150多件,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项57项。舞剧《森吉德玛》、舞蹈《和谐四瑞》入选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音乐短剧《血染蒙古袍》等3部作品入选第十三届草原文化节优秀展演剧目,歌曲《马兰花吉祥的哈达》等6部作品荣获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加强,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处;国家级非遗名录6项、非遗传承人4人;自治区非遗名录62、非遗传承人77人。鄂尔多斯市整体被列入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产业蓬勃兴起,一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正在形成,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自治区级7个。

(五)体育事业

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力打造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设施,着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迈出了打造体育强市的新步伐。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40.6%。社会体育组织不断健全,全市登记注册体育社团205家,其中市级单项体育协会44家,会员达到10万多人。2016年举办规模较大的赛事56项。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49个苏木乡镇全部建成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覆盖率达到92%735个行政嘎查村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86%,基本形成了市旗乡村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体系。全市现共有各类体育场地4143个、面积57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远高于全国、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成功举办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鄂尔多斯市体育职业中学被评为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六)医疗卫生

积极推进健康鄂尔多斯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民营医院发展,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793个,其中公立综合医院15个,蒙医医院6个,中医医院3个,专科医院3个,民营医院51个,医疗机构覆盖各村(社区)。各级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机构共有技术人员12962人。拥有病床10593张,每千人拥有病床5.2张;执业(助理)医师4784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3人(含非临床岗位执业医师);注册护士4716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2.3人。全方位做好单独两孩政策,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新模式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搭建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获得居民健康卡普及应用先进单位称号。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城镇签约服务率达到31.5%,农村牧区签约服务率达到80.1%。积极创建国家蒙中医药工作先进市,95%以上的苏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设置了蒙中医科,65%以上的嘎查村卫生室可以提供蒙中医药服务。全市8个旗区成为国家卫生县城,1个旗区成为自治区卫生县城,卫生县城达标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方阵。

(七)劳动就业

深入推进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2016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8%;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09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236人、高校毕业生就业1.4万人(鄂尔多斯户籍1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3%169%118 %。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11.1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6%。帮助21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1人实现就业,保持了动态清零。全市培训各类人员3.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技能培训1.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5.3%,培训后就业率达90.3%;创业培训473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5.3%;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 937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4.2%。全市共建成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26家,入驻企业3830户,吸纳就业1.1万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亿元,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00.2%

(八)扶贫开发

市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拔寨,全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方位扶持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落实六个一批精准脱贫攻坚措施。产业扶贫方面,全市落实产业扶持资金18590万元,扶持贫困人口35712人;组建电商扶贫服务站50个,开展村级互助资金合作社50个,累积培训贫困人口16617人次,转移就业579人。易地扶贫搬迁方面,累计转移搬迁贫困户3920户、9943人。生态扶贫方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7.9万亩,惠及贫困户170户,聘用贫困人口护林员和草牧场管护员141名。医疗救助方面,实行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双提、双降、两不政策,为国贫户和重点人群配发扶贫健康小药箱”13970个,救助贫困人口1934人。教育资助方面,救助贫困学生5962人,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社保兜底脱贫方面,纳入农村牧区低保范围贫困人口5119人,全市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了兜底保障。

社会扶贫得到加强。市、旗两级领导干部开展结对包联、驻村帮扶工作,累计投入各项资金20683万元,其中落实帮扶资金10043万元,引进项目投资10640万元。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开发行动,村企共建企业投入帮扶资金5306万元。全市国家标准线贫困人口全部退出,低保标准下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20%以上。

(九)惠民实事

2016年,为了让人民获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集中力量办了以下惠民实事:

——农村牧区建设累计完成危房改造13.5万户;改造升级农村电网15166公里;建成校舍22所;建成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374所;建成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36个;建成便民连锁超市620个。

——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5.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2.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保险91.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4.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6.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0.4万人。

——累计建成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26家,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1人稳定就业。累计为41496名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907万元。

——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8954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0187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34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1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