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促史话(三):以民促官,打破封锁
发布日期:2021-09-09
文档来源:苏友圈
作者:
贸促工作,上与国家利益相联,下与民生发展相关。
今天我们继续聊聊中国贸促会在建国之初,打破西方经济封锁的“破冰之旅”。
如何与西欧国家建立民间贸易通道?
如何在亚非新兴国家打破禁运封锁?
我国第一次在苏联办展是什么时候?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中国贸促会服从服务国家总体战略,全力以赴,广交天下朋友。
中国贸促会向英国贸促会发出访华邀请。
根据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的倡议,英国贸促会于1952年7月1日成立。英国贸促会副主席罗宾逊夫人(经济学家)和秘书长罗兰•波杰,冲破重重压力,组织了一个由英国各大公司组成的19人代表团,(因当时未建交,公开组织代表团不合适),先分散到达中国广州,其后组团于1953年6月19日至7月14日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代表团同中国进出口公司经过紧张谈判,签订了一个商业协议,规定双方各出口价值1500万英镑的商品,总贸易额为3000万英镑。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来自西欧的贸易代表团,不仅为英国,也为整个西方贸易界开了一个好头。
随后,中国贸促会分别同英国48家集团、法国贸促会、比利时贸促会、奥地利东西方贸易协会、联邦德国德意志经济东方委员会以及加拿大等有关组织发展了友好往来。
1956年中国贸促会应邀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法国总统戈蒂率有关部长到中国馆参观,并在留言簿上题辞,这在当时中法尚未建交的情况下,意义非同寻常。
与此同时,中国贸促会积极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新兴国家地区的贸易团体和经济组织建立联系,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并积极参加地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和有关会议。
自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视橡胶为军用物资,强迫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实施禁运。为应对美国压力,中国贸促会邀请锡兰(即现在的斯里兰卡)贸易代表团于1952年9月20日至10月6日来华访问,双方签订了中国和锡兰政府间贸易协定。
中国贸促会积极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商会、外贸协会加强联系和合作,多次参加民主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等。中国贸促会于1953年7月11日至8月4日在莫斯科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农业展览会,苏联党政主要领导人马林科夫、莫洛托夫、赫鲁晓夫等主要领导人参观中国展览会,观众累计达60万人次,最多一天达47550人次,打破了莫斯科有史以来外国展览会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贸促会大胆冲破西方国家实行的对华“封锁禁运”政策,大力开展中国同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民间贸易,增进了中外民间友好往来,发挥了“以民促官”、以经济往来推动政治互信的重要作用。
(图为文成天顶湖风光)
- 上一篇:贸促史话(四):贸促为船学技术
- 下一篇:《国际商会知识产权指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