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专栏 首页 - 业务专栏 - 经贸预警

【经贸摩擦预警】第336期|美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

发布日期:2025-10-22

文档来源:贸法通

作者:

为了帮助我市外贸企业有效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经贸摩擦,防范贸易投资风险,鄂尔多斯市贸促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并依托贸法通、中国国际商会等机构及网站选编部分符合我市外贸企业的信息,不定期推出“经贸摩擦预警”信息,为全市外贸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保驾护航,为鄂尔多斯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对华经贸摩擦案件

1、美国ITC发布对光伏干线总线电缆部件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9月1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光伏干线总线电缆部件及其组件(Certain Photovoltaic Trunk Bus Cable Assembli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调查编码:337-TA-1438)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5年8月19日作出的初裁(No.29)不予复审,即基于申请方撤回,终止对美国注册专利号12,015,375第2-4、6、7、9、11、15-19、21-24项申诉和美国注册专利号12,015,376第2-6、9、13-16、18-20项申诉的调查。2025年1月10日,美国Shoals Technologies Group, LLC of Portland, Tennessee向美国ITC提出337立案调查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该产品违反了美国337条款(侵权美国注册专利号12,015,375、12,015,376),请求美国ITC发布有限排除令、禁止令。美国、中国共2家企业为列名被告。


2、巴西对华丙烯酸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年9月18日,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外贸秘书处发布2025年第70号公告,应巴西国内企业BASF S/A于2025年4月30日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丙烯酸(葡萄牙语:ácido acrílico)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的南共市税号为2916.11.10。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调查问卷将发送至各出口商/生产商、进口商和其他国内生产商,利益相关方应在收到问卷起30天内通过SEI电子信息系统提交答卷。利益相关方可在调查启动之日起5个月内申请召开听证会。


3、欧盟对华烷基磷酸及其钠盐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年9月1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应欧盟企业LANXESS Deutschland GmbH于2025年8月7日提出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烷基磷酸及其钠盐(Certain Alkyl Phosphonic Acids and Their Sodium Salts)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的欧盟CN(Combined Nomenclature)编码为2931 4980(TARIC编码为2931 498060),(涉案产品的TARIC编码为2931 499090)。本案初裁预计将于7个月内作出,最长不超过8个月。


4、波兰通报中国出口密胺托盘不合格


2025年9月16日,据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官网消息,因产品检测出甲醛迁移量超标,波兰通报中国出口的密胺托盘不合格。警报编号2025.7110。


5、芬兰通报中国出口干杨梅不合格


2025年9月19日,据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官网消息,因产品检测出含有未经授权的二氧化钛成分,芬兰通报中国出口的干杨梅不合格。警报编号2025.7189。


6、比利时通报中国出口干蘑菇不合格


2025年9月19日,据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官网消息,因产品检测出含有蜡样芽孢杆菌,比利时通报中国出口的干蘑菇不合格。警报编号2025.7192。


7、拉脱维亚通报中国出口耳环不合格


2025年9月19日,据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官网消息,因产品镉含量超标,镉会在人体内富集,损伤肝肾功能并致癌,危害人体健康,不符合《REACH法规》的要求。拉脱维亚通报中国出口的耳环不合格。警报编号:SR/03363/25。

(以上信息来自国外官网、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等网站)

二、境外安全风险预警

1、超强台风“桦加沙”来袭,菲律宾严阵以待


2025年9月21日,菲律宾国家气象局通报称,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已于当天加强为超强台风级,预计将于22日下午或傍晚在菲北部巴布延群岛登陆,或自其北部近海掠过。目前,菲律宾多部门已启动防灾应急响应程序。菲国家气象局发布的消息显示,截至21日17时,“桦加沙”中心位于卡加延省阿帕里镇以东约450公里处的海域,正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已于20日将防灾警戒提升至最高响应等级,要求全员待命并立即启动跨部门协调机制。菲总统马科斯21日指示减灾委保持“全面戒备”,直至“桦加沙”离开菲预警责任区。菲律宾内政和地方政府部21日下令,要求位于台风预测路径上的各地政府立即组织预防性撤离,将位于风暴潮、洪涝等高风险区域的民众转移到安全地带。菲律宾国家警察则表示,已向预估受灾地区增派警力,协助地方政府开展预防性撤离。此外,受台风影响,拉乌尼翁省、阿布拉省等北部多地政府已宣布22日暂停所有层级的公私立学校线下授课。


2、以军继续扩大加沙军事行动空袭百处目标,数十人死亡

2025年9月20日,以色列国防军当日表示,以军继续扩大在加沙城的地面行动范围,摧毁多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基础设施。此外,以军在汗尤尼斯、拉法等地的军事行动仍在持续。过去24小时,以军对加沙地带约100处目标实施空袭,打死多名哈马斯武装人员。加沙地带卫生部门20日表示,过去24小时,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共造成3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4人是在等待领取援助物资时遭袭死亡;此外,还有2人因饥饿和营养不良死亡。


3、尼日利亚霍乱疫情致58人死亡

2025年9月19日,尼日利亚当局表示,尼日利亚东北部包奇州暴发的霍乱疫情截至目前已造成58人死亡,250余人感染。综合路透社等媒体消息,尼日利亚当局称,霍乱疫情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该疾病在该国缺乏清洁用水的农村地区和城市棚户区极为常见。据《尼日利亚每日邮报》报道,包奇州副州长奥瓦尔·默罕默德·贾图表示,该州目前已记录有至少258例霍乱感染病例和58例死亡病例,面临巨大的防疫压力。他指出,通过及时干预、协调应对以及持续改善淡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等手段,疫情通常是可以预防的。因此针对此次疫情,包奇州当局将确保有效监测、早期发现和快速应对疫情。据尼日利亚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尼日利亚记录了超过11000例疑似霍乱病例和400多例死亡病例,其中大多数感染者为五岁以下儿童。


4、巴基斯坦西南部发生两起袭击事件造成8死23伤

2025年9月18日,巴基斯坦官员称,该国西南部俾路支省当日发生两起袭击事件,造成8人死亡、23人受伤。美联社报道称,巴基斯坦警方官员埃拉希·巴赫什说,第一起袭击事件发生在俾路支省图尔巴特地区。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驾车撞向载有安全人员的车队,造成2名安全人员死亡,另有23人受伤。数小时后,俾路支省毗邻阿富汗边境的杰曼地区一出租车站附近的停车场发生爆炸。据《今日巴基斯坦》网站报道,当地官员伊姆蒂亚兹·阿里称,爆炸造成6人死亡。初步调查显示,爆炸是由藏匿在旅客行李中的简易爆炸装置引起的。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发表声明对杰曼地区的爆炸事件予以谴责,对遇难者表示哀悼。俾路支省首席部长萨夫拉兹·布格蒂也对爆炸事件予以谴责,他已指示安全机构开展全面调查并提交详细报告。俾路支省内政部门表示,正在调查爆炸装置的具体情况以及爆炸事件的幕后凶手。目前,还没有任何组织声称对两起袭击事件负责。据报道,分离主义武装和极端主义势力长期在俾路支省活动,当地恐怖袭击事件频发。

(以上四条信息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外安保信息技术(北京安库)经贸摩擦预警点)

三、全球经贸动态

1、世贸组织报告:人工智能有望显著推动全球贸易增长

据新华网报道,世界贸易组织近日发布《2025世界贸易报告》预测,在正确的政策支持下,到2040年,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望推动全球贸易增长近40%。报告显示,到2040年,人工智能有望显著推动全球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根据政策与技术进步的差异,全球贸易额在不同情境下预计将提升34%至37%,同时全球GDP将增长12%至13%。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报告前言中指出,人工智能在降低贸易成本和提高生产力方面潜力巨大,然而,各经济体获得人工智能技术和参与数字贸易的能力仍然高度不平衡。报告强调,贸易能够帮助各经济体获取人工智能以及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所需的投入,促进创新传播,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但要发挥这一潜力,各方必须有意识地采取行动,包括弥合数字鸿沟、促进监管的一致性。报告还指出,针对人工智能相关商品实施的限制措施从2012年的130项激增至2024年的近500项,各方应制定开放且可预测的贸易政策。报告认为,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加强人工智能与贸易领域的合作,有助于各经济体更广泛地参与推进人工智能发展。世贸组织可以在确保人工智能支持包容性贸易主导的增长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2、美关税压力下,印欧自贸谈判提速


据环球时报消息,近日,欧盟宣布了对印度新“战略议程”的细节,包括科技和安全方面的提案,同时重申欧盟期望今年能同印度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欧盟委员会还宣布,欧印正探索建立印欧安全和防务伙伴关系。报道称,欧盟委员会宣布的时机非常耐人寻味。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向欧洲施压,要求欧洲就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向其征收关税,而到目前为止,欧洲尚未支持这一要求。印度《商业标准报》称,由于印美贸易协定尚未达成,印美关系紧张,印度的出口商希望寻找到一个能够吸纳其产品的大市场,欧盟是印度第二大贸易出口地,印度已决定加快与欧盟的谈判。欧盟最感兴趣的汽车、酒类和农产品对印度来说都是敏感领域,而印度优先考虑的是解决与安全、包装和环保规范等相关的欧盟非关税问题,目前双方尚未解决上述领域的分歧。印欧10月将继续举行磋商。印度《德干先驱报》称,印欧贸易谈判加速与双方都面临的外部压力有关,双方都急需达成协定来对抗美方的关税攻势。印欧现在都寻求转向美国之外的其他市场,美国对印度加征50%的关税导致印度出口商急于找到替代出口目的地,而欧盟也认为印度日渐增长的中产阶级可快速吸纳其产品。

3、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将出售资产缩减宽松规模


据新华网报道,日本央行近日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维持现行利率水平不变,未来将择机出售其持有的金融资产,缩减宽松规模,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公告显示,日本央行继续将政策利率保持在0.5%左右。此外,央行未来将择机在市场上出售其持有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等资产。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记者会上表示,日本央行目前计划每年出售账面金额约3300亿日元的ETF及账面金额约50亿日元的REIT,具体出售时机待定。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账面金额3300亿日元的ETF目前市场价值约6200亿日元。截至今年3月底,日本央行持有的ETF账面价值总计37万亿日元,市价约70万亿日元。新冠疫情期间,为应对疫情对日本经济及市场造成的严重冲击,日本央行通过扩大资产购买计划等手段持续加大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去年3月,日本央行宣布结束负利率政策、开启首次加息,停止购买ETF及REIT,此后一直在寻找时机出售持有的资产。

4、欧盟委员会拟暂停部分对以色列贸易优惠


据新华网报道,欧盟委员会近日表示,已向欧盟理事会提交提案,拟部分暂停《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中与贸易相关的优惠条款。欧盟委员会说,措施基于对上述协议有关人权的第二条款的合规性审查。审查认定,以色列政府的行动违反尊重人权和民主原则的基本内容,欧盟因此有权单方面暂停协议。欧盟委员会还说,以色列军事行动导致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局势急剧恶化,救援物资受阻,同时,以色列当局决定推进约旦河西岸“E1区”的定居点计划,进一步破坏“两国方案”前景。一名欧盟高级别官员在当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措施一旦实施,以色列输欧商品将回到世界贸易组织最惠国待遇规则下,关税水平将提高。数据显示,欧盟是以色列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约占其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32%。欧盟委员会同时提议对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和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以及部分“暴力定居者”和相关实体实施制裁。欧盟还计划将10名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成员列入制裁名单,他们将面临资产冻结和旅行禁令。根据欧盟程序,贸易措施需经欧盟理事会“合格多数”通过,并在通知欧盟-以色列联系国理事会30天后正式生效;针对哈马斯、以色列政府“极端主义部长”和“暴力定居者”的制裁则需欧盟理事会一致同意方可实施。